11月20日晚,由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办的以“主题写作背后的基础能力”为主题的讲座在广告博物馆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政务学院副院长、《公共行政评论》主编刘军强教授主讲,由通识教育中心通识核心课“主题写作”课程负责人杨雁鸿老师主持。刘军强教授针对主题写作的目的、主题写作与其他类型写作的区别和主题写作背后的基础能力等问题,与在场的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交流与对话。
讲座开场,刘军强教授针对本次讲座的学生主体——后浪们,做了特点上的剖析。物质丰富却精神匮乏、空前自由又饱受约束、充满希望却空前焦虑,这样的主体性特点迫使教育者反思教育的目标不应局限于技艺的传授,而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接下来,刘军强教授分析了学生们在写作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如文风糟糕、不会论证、不熟悉说理写作的结构等,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能写好说理文,刘教授建议同学们应该加强清晰界定能力、高效率萃取信息能力以及同理心和共情能力等等。
最后,刘军强教授重点介绍了他的主题写作课程的具体设计思路。针对同学们固有的标准答案思维,刘老师安排了许多有争议的辩论思考话题;针对同学们只动口不动手的问题,刘老师设计了许多短篇写作,围绕一系列主题,以每周不超过三百字的数量,进行说理写作的要素训练;针对同学们写作论文时不能合理规划时间的问题,刘教授设计了分阶段的连贯写作,为学生介绍了较为合理的写作规划与时间管理方案;针对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问题,刘教授提出了操作建议:通过整理自己的家族史、制定访谈计划等方式鞭策、鼓励习作练习者搜索文献、查找资料。
在最后的现场提问环节,杨雁鸿老师和刘军强教授一起对于现场同学的积极发言做出了回应,针对同学们急于找到应试技巧的功利偏好给予了价值引导,本次讲座顺利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