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男,1967年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曾任系主任。从事元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等方面研究,著有《元代宰相制度研究》、《中国古代简史》、《元代文化史》(合著),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
10月15日晚,中国通史系列讲座——“星期四晚上”首场讲座在四十四号楼一层报告厅成功举办。本次系列讲座活动由中国传媒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办,为期两个月,共八场,目的是以“讲座课程”的形式系统讲授中国历史,为中传学子带来符合高等教育水平的大学历史专业知识和史学熏陶。此为第一讲,由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张帆教授主讲,中国传媒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宇英副教授主持。
系列讲座的缘起与设想
中国通史系列讲座共为八讲,第一讲即为绪论,其余七讲按照历史时期的划分定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近代史七个部分。每次讲座会针对每个历史时期最基本的问题、最重要的特点以及学术界对这个时期最前沿的看法集中展开介绍。绪论部分主要对历史学习中一些综合性问题进行探讨。
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是学习历史首先面临的问题。通常的做法是把中国的历史划分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而另一种则按照政治形态或国家形态的方法划分,以皇帝制度的建立为界,把中国古代历史划分为前帝制时代和帝制时代,其中帝制时代基本上根据朝代变化分为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和明清五个阶段。帝制时代假定从公元前221年开始到公元1911年清朝灭亡,或是到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时期结束,这两千多年的历史主要体现了以下四个特征:大一统与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官僚制;王朝更迭。活动现场,张帆老师的讲解鞭辟入里、深入浅出,将中国历史的轮廓勾画出来,引人入胜。
史学传统和史料
谈及史学传统,张帆老师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学中强烈的价值观导向和“以史为鉴”观念。而这两种观念放在今天的史学研究中都应该辩证地去看待,不能盲目追从也不能一味否定。历史研究须扎根史料,史料主要分为三大部分:最多的是书面史料,包括各种古书;其次是实物史料,即考古文物,包括器皿、古代建筑等;最后是口头史料。史料资源可谓汗牛充栋,要有所选择和针对,又要借助不同形式的史料相互补充。
学习中国历史的方法和体会
小结
讲座的最后,张帆老师还对他研究历史的感悟进行了一些总结:历史是非常复杂的,是各种变数的总和,它往往不按照逻辑的方向发展变化,并且也没有可重复性,无法量化、程序化。因此,历史的学习和研究注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