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游学】《民间艺术与手工技艺》南通游学活动回顾(下篇)

发布者:杨雁鸿发布时间:2025-03-03浏览次数:40

          经过为期四天的学习和体验,同学们纷纷表示意犹未尽。对于这段短暂但丰富的游学经历,同学们心中满载着丰硕的收获和独特的感悟,迫不及待想与大家分享。

 

Part3  同学们的课后分享

·22汉教尹姝璐·

         中华,素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仪之大谓之夏”的古语。几千年生生不息,几千年传承不绝,弦歌不辍,我们自是受益其中。不同于景点的走马观花,几日的蓝印花布游学之旅,是真真切切将人沉浸在非遗制作之美中。蓝,是色泽,是底蕴。这种色彩,含蓄、谨慎、卑微,却是那样沉静、内敛、亲切、质朴,安静地承载,却依然执着。青竹、白菊等图案铺垫在靑黑的背景之上,它们有着卷曲而又绵长的叶枝。我们来到江南,江南的美便这样呈现眼前。从一颗蓼蓝种子到两次收割,打靛、起缸、染布、做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蓝印花布的画卷,不仅仅是一种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东方文化的魅力。   

·21视传杨苑艺·

         特别开心和幸运有这个机会能和大家一起在南通度过这六天!和老师、同学一起在一个专注投入的氛围中,很难没有创造的动力。在体验和认识蓝染印花的过程中,传统手工的流程的气味也十分特别:兰草发酵后有点难闻的气味,防染浆混合的豆浆的香味,布上的牛皮纸味……这一切都让一张薄薄的染布变得更立体起来。这次游学收获不仅仅是那几块颇有成就感的花布,真正地感受到新一代手艺人对传统工艺的传承、熟识新的同学和老师、来到不一样的城市,每一个部分都在给我们新的感受( ̀⌄ ́)

 

·21视传熊紫伊·

         这段旅途不仅让我欣赏到了南通“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的江南风光,深入了解了蓝印花布的历史和文化,还让我亲眼目睹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过程。在抵达南通之前,我未曾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作是如此艰辛,它不仅考验体力,更考验专注力和耐心。通过亲身实践,我体验到了蓝印花布从刻板到成品布的整个制作过程,感受到了传统手工艺的魅力和挑战。          

 

·22德语吴嘉慧·

         夹,四天六件成品细数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是笑与泪的故事,和每一步工艺的沉淀和爆发。每一次尝试都像在开盲盒,既兴奋又紧张看到最后的成果。从一开始只是看视频的跃跃欲试和对自己动手能力的十万个不放心,到最后原来如此的通透和我也可以的喜悦。我终于才明白看一百次的画面远不如自己动手一次来得刻骨铭心。六天五夜,分别总在下雨天,带着江南的盛大的告别雨,我抱着怀里蓝色温馨的布匹满载而归。

 

·22舆情黄婉倩·

         能参加这一次蓝印花布游学课程,我感到非常幸运,让我有机会走近并亲身体验一项非遗手工技艺。在来到南通之前,我并不了解蓝印花布这项工艺,甚至也没见过相关的制品,但在课程中,我们去到了藏于城市一角的博物馆,在传承人吴元新馆长的带领下了解蓝印花布的历史、背后的民间故事还有蓝印花布的国际地位;走近研习基地,体验描花、刻板、刷油、刮浆、染布等一系列制作工序。亲耳听闻传承人的讲述,亲手完成蓝印花布工序,都让我对这项非遗手工技艺的了解变得更加深刻,最后拿到成品的那一刻的喜悦和成就感也更加难忘。在南通游学的这段时间里,不同专业的同伴聚在一起,合作完成作品,我感觉自己不仅是接触了一项技艺,更是在布匹上摸到了一段数百年的历史,听到了很多人的故事,这将会是让我永远珍藏的经历和回忆。

·22传经丁晓旭·

         蓝绸映日色如澜,印花细腻展华年。经纬交织情愫长,古韵今风共缠绵。从好奇而来到满载而归,在这短短的四天里,我们从对蓝印花布完全不了解到可以自信地向身边的家人朋友宣传介绍这项非遗手工艺,并且有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蓝印花布传承的想法,我觉得这就是老师在出发前所讲的口传、身传、心传的真实写照。在南通的四天游学,我要感谢队友的体贴帮助,没想到凑巧组在一起的四个人可以相处得十分融洽和谐;感谢三位带队老师的关心照顾,小到驱蚊片、大到出行,三位老师真的把我们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为我们的游学保驾护航;同时还要感谢倪老师和基地的每位师傅,非常有耐心地向我们这些小白讲授知识,满足我们各种奇怪的想法。最后也谢谢南通这座神奇的城市,孕育了蓝印花布,让我们能够欣赏到蓝白之美。

·22编版吕雷祎一·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如果说蓝是天然染料的底色,青便是素材经过拣选、陶染、捶打、刻板、晾晒、剪裁而产生的色彩和印记。在蓝印花布游学课程中,我感受了南通的风景与风情,传承人由家庭和历史中继承,在社会中洗炼数年的热忱,从一个学徒变为可以独当一面的老师。在和集体一起打车、住店、用餐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生活经验和耳目一新的心情。一趟游学下来,作为一个长期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好者,我明白了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是抽象的意涵或古朴的表面,而是传统和现代的艺术共融,是人和人不流于形式的连接。

·21双播吴昊·

         蓝印花布游学课程让我更加热爱和尊重传统工艺。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工艺正逐渐被人们所忽略。但是,蓝印花布这样的传统工艺代表着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值得被传承和保护。通过这次游学课程,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和独特之处,我希望能够为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本次《民间艺术与手工技艺游学》课程中,同学们纷纷表示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实践操作、临摹刻板还是版面设计,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次新奇有趣的尝试。大家不再只是通过书本和网络去遥望蓝印花布的名声,而能通过在场的方式,用自己的双手去触摸一笔一划的轮廓,调动自己的身体去感知手工艺的文化厚度。这种将艺术还原到生活的过程,也是将生命升华为艺术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