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游学】《民间艺术与手工技艺》南通游学活动回顾(上篇)

发布者:杨雁鸿发布时间:2025-03-10浏览次数:13

 7月6日至7月10日,以“青出于蓝·蓝印花布里的手艺和故事”为主题的暑期游学课程《民间艺术与手工技艺游学》在江苏南通顺利开展。本次游学由课程负责人高金燕老师和通识教育中心的老师带队,来自7个学院不同专业的15位同学参与其中。

         游学的目的地是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和蓝印花布传承游学基地。吴元新、吴灵姝、倪沈健三位非遗传承人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同学们对蓝印花布技艺进行了深入的认识和体验。本次游学活动秉持着将艺术融入到生活中的理念,鼓励同学们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来体会手工技艺背后的历史和意蕴。

Part1.言传:将课堂搬到博物馆里

         课程第一天,同学们集体前往南通蓝印花布博物馆聆听吴元新老师的讲座并参观馆内展品。通过吴老师详尽而生动的讲解,同学们对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承模式和现代发展都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吴老师特别强调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之所以能够在南通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离不开江苏这片充满灵性与韵味的土地的滋养与哺育。对于初来乍到的同学们来说,这一次与吴老师短暂但深入的交流更加激发了他们对蓝印花布这项非遗技艺的赞佩和兴趣。


   一进入蓝印花布传承游学基地中的展览馆,映入眼帘的是多幅蓝印花布与现代布艺的融合作品。通过倪沈健老师的讲解,同学们了解到蓝印花布这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工艺曾经历了传入日本再传回国内的发展路径,这也是在很多保留至今的蓝印花布文物中能够看到日本文化痕迹的原因。作为一种传统工艺,蓝印花布的传承人们正在积极探索一条兼顾历史性和现代性的发展道路,在收藏留存传统蓝印花布布样的同时,也不断创新花样、开发产品,力图实现与其他艺术的融合发展


   蓝印花布是文化的一种承载物和历史的一种再现手段。科举制度时代的布样花纹多描绘状元及第、五子登科的欢乐场景;革命时期的布样则多在花纹上表现工农兵的形象。通过观览这些来自各时各地的蓝印花布布样,同学们不仅看到了工艺的细致和独特,更能透过其看见多年前的那段历史、那种文化、那类生活。

Part2身教:亲手刻印的匠心

         刻花板、刷桐油、刮浆、夹缬、捺印、套色......同学们在四天的时间里不仅亲身体验了蓝印花布制作的全过程,还对彩印花布等多种与蓝印花布密切相关的工艺进行了实践。在这段时光里,他们不仅收获了六件匠心独运的布艺作品,更镌刻下了一段充满色彩与温度、令人终身铭记的宝贵经历。

01 蓝印花布工艺

·刻花板

         刻花板是制作蓝印花布最初也最耗费心神的一个步骤,它既考验手艺人的思维创意,也考验创作者的细心、耐心与诚心。刻刀的力度、走线的圆润、精神的凝聚,这些都影响着花板最终效果的呈现。持续了一整天的刻板消磨着同学们最初的兴奋,手部的疼痛也提醒着同学们此种手艺的不易。但疲惫和辛劳并不使人烦躁,反而安抚了大家的心神,使大家得以从纷繁的日常中短暂地抽离,在一笔一划的镌刻中收获了心灵的平静与充实。

·刷桐油

         为了加强花板的硬度和防水性,每一张雕刻好的花板都需要刷上厚厚的桐油。上油的手套因为饱经风霜而显得破旧,而桐油本身那股特有的刺鼻气息与粘腻触感,常在不经意间穿透手套,悄然粘附在同学们的手指上。面对这一情形,同学们非但未有丝毫怨言,反而满心欢喜。因为他们深知每一滴桐油的渗透,都是对自己匠心独运、精心雕琢之作的最好滋养,让花板焕发出更加璀璨夺目的新生。

·刮浆

         在弥漫着豆子香气的房间里,同学们拿着刮板在老师们的指挥下将乳白色的浆料通过花板空隙印上素洁的白布,纹样的转拓由此完成。刮浆不仅需要力度的适中均匀,也对花板的品质提出了要求,只有不卷不翘、洞眼合适的花板才能刮出完整清晰的纹样。

·晾干

         晾干这道工序从刷桐油开始一直贯穿到了成品的诞生,看似简单的步骤却有着不同寻常的讲究。当看见一张张刻板和布匹静静地挂在架子上,同学们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染色

         以蓝草为原料提取而来的染料随着搅动泛起青色的荡漾,同学们举着已经晒好的印着浆料花纹的包包和围巾穿梭在深蓝、浅蓝等各个染缸之间。染料爬上布匹,在空气中氧化成或浓郁或素雅的蓝色。染色是制作蓝印花布的最后一道工序,大家心中既洋溢着收获的喜悦,又有淡淡道别的忧伤萦绕。

02 蓝夹缬印染技艺

         将长长的布条层层叠叠地夹在十七块石质雕版中间,并将其夹紧浸于染液之中,便可得到十六块花样各异的布样。不少同学对如何在夹板的纹路上钻孔以使染液四通八达的做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在倪老师的讲解和示范下,大家纷纷惊叹于夹缬技艺所体现出的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劳动的高效。

         同学们分为两个小组对蓝夹缬印染技艺进行了体验,在亲身操作中大家才发现这门工艺不仅需要有能搬动和压紧沉重雕版的体力,还需要有将各个雕版层层对齐的细心和眼力,这再一次刷新了同学们对“手艺人”的认知。

03 捺印技艺

         “捺印”在汉语中意为“盖指模或图章”,捺印技艺则指的是一种通过在布匹上盖上花纹印章来达到装饰作用的手艺,同学们生动地将其形容为一个巨大的集章游戏。传统捺印技艺讲求整体纹样的对称协调,同学们有的在实践中遵循传统,有的则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巧用印章画出了一座“希腊神庙”。

         捺印技艺听起来简单,但大家在操作时才真切体会到了印出一个完整图样和精准进行纹样衔接的不易。力气的大小、构思的好坏、颜料的均匀与否、定位的精确与否都是影响一幅捺印作品效果呈现的重要因素

04 彩印花布印染技艺

         彩印花布与蓝印花布的最大不同在于,蓝印花布是以蓝色为底色,将花板刻出的纹样保留为白色,彩印花布则是通过在花板雕刻出来的空缺部分进行填色来形成一张五彩斑斓的布料。刷色和套板是彩印花布主要使用的方法,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在互帮互助中形成了多幅各具特色的作品。虽然老师提供的颜色只有四种,但同学们大胆尝试,用现有的颜料调制出了多种色彩。因为在刷色的角度和力度上不够熟练,很多同学在创作时都出现了串色的情况,大家将此视作一种“美丽的错误”,享受着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体验。